2023年钱塘区《病虫情报》丨当前晚稻病虫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杭州市钱塘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 发布时间:2023-08-14
当前晚稻病虫的发生与防治
目前危害晚稻生产的主要病虫是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螟虫,其次是稻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和个别田块的白叶枯病等。
一、发生趋势
1、二化螟:据全区6个测报点性诱剂诱蛾观察,今年二代二化螟蛾子继7月上旬出现前峰后,分别于8月6日和8月11日出现第二峰和第三峰,当日三盆平均蛾量分别为51只和83.8只,但区域差异较大,前进点蛾高峰日为8月6日和8月11日,三盆蛾量分别为43只和236只,8月3日进入发蛾盛期;义蓬点蛾高峰日为8月6日和8月11日,三盆蛾量分别为203只和63只,7月31日进入发蛾盛期;临江点蛾高峰日为8月5日和8月14日,三盆蛾量分别为45只和62只,8月1日进入发蛾盛期;新湾点蛾高峰日为8月11日,三盆蛾量为73只,8月6日进入发蛾盛期;河庄点蛾高峰日为8月11日,三盆蛾量为47只,8月9日进入发蛾盛期;观察圃蛾高峰日为8月11 日,三盆蛾量为42只,8月5日进入发蛾盛期。根据卵历期推算,8月10日已将进入卵孵盛期,8月下旬初将进入高龄幼虫转移钻株危害盛期,预测今年二代二化螟为大发生代次。2、稻纵卷叶螟:据各测报点大田定点赶蛾观察,今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蛾子从8月7日开始突增,至8月13日田间蛾量持续上升,每亩平均蛾量:8月7日为342.7只,幅度为30只-793.3只,最高田块为1750只;8月9日为407.3只,幅度为36.7-896.7只,最高田块为1800只;8月11日为610只,幅度为136.7-1606.7只,最高田块为2090只;8月14日为894.7只,幅度为443.7只-1780只,最高田块为2320只。区域之间和田块之间发生量差异较大,亩平均蛾量:河庄点8月7日570只(260-960只)、8月9日863.3只(460-1410只)、8月11日1606.7只(760-2090只)、8月13日1780只(840-2320只);前进点8月7日793.3只(210-1750只)、8月9日896.7只(340-1800只),8月11日530只(180-1200只)、8月13日986.7只(450-1950只);新湾点8月7日280只(120-530只),8月9日190只(30-420只)、8月11日540只(480-630只)、8月13日546.7只(460-630只);义蓬点8月7日和9日不到100只,8月11日136.7只(70-210只)、8月13日716.7只(530-860只);临江点8月7日和9日不到50只,8月11日236.7只(170-310只),8月13日443.3只(350-520只)。根据卵历期推算,目前正处于卵孵盛期,田间虫量将突增,预测8月20日前后将进入高龄幼虫暴食期,属大发生代次,应重抓防治。3、稻虱:目前田间稻虱虫量较少,据8月8日-10日对全区127块大田调查,平均百丛总稻虱为55.35头,已出现褐稻虱若虫,但随着台风活动和西南季风的增多,褐稻虱将会大量迁入,五(3)代虫量将急增,按照“治3压4控5”的稻虱防治策略,应做好五(3)代稻虱(特别是褐稻虱)的兼治工作。4、纹枯病:目前田间纹枯病发生较轻,对全区48块大田的调查,发病田块只占6.25%,但目前晚稻已处于园杆拔节至孕穗期,即已进入纹枯病的发病高峰期,随着干旱高温天气的减少或结束和秋汛的到来,纹枯病将会快速发生和蔓延。
另外,还要密切注意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其他突发性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螟虫,兼治稻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其他病虫。2、防治时间:为8月17日-19日。早发田块可结合稻曲病的预防定防治适期。3、防治农药:每亩选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0毫升(或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5毫升),加5%阿维菌素乳油100毫升、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8-10克(或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6-20毫升,迟发田块可选80%烯啶·呲蚜酮水分散粒剂12克)和10%井岗霉素水剂125毫升,化水50-60公斤喷雾。有叶瘟的田块再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克实行兼治。有白叶枯病的田块再加20%噻唑锌(碧生)悬浮剂200毫升实行兼治。早发田块再加预防稻曲病的药剂实行合并防治。4、注意事项:施药前应先灌好满水,药后保水3天。目前正遇高温天气,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提倡早晚施药。机防提倡夜间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