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钱塘区《病虫情报》 抓好稻曲病的预防
来源:杭州市钱塘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 发布时间:2023-08-11
抓好稻曲病的预防
稻曲病又叫青粉病、羊粪颗粒。通常发生于晚稻,籼粳杂交稻的发病机率较高,危害也较重。晚稻多在孕穗至抽穗期感病(即抽穗前15天内),病菌侵入穗部后,先在幼嫩的谷粒内发病危害和发育长大,抽穗后进入灌浆期病菌先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形成比健谷大3-4倍的墨绿色或橄榄色颗粒,表面平滑,最后开裂,布满墨绿色粉末(为病菌的厚垣孢子)。稻曲病的发病轻重与品种相关外,还与天气条件和水稻生长情况有关,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遇降雨和高温(最适温为26-28℃)有利于病菌发育,偏施氮肥、过于嫩绿,也容易诱发此病。而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前期多阵雨天气,中后期多台风活动,气象条件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预测今年晚稻稻曲病为中等发生,杂交晚稻尤其是籼粳杂交稻有偏重发生的趋势。 稻曲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区晚稻生产上的主要穗期病害,一般对常规晚稻产量影响不大,但有的年份在有的品种(特别是籼粳杂交稻)上发生较重,严重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对产量也会造成较大损失,而更可怕的是稻曲病病菌的厚垣孢子有毒,污染稻米后就不能食用,严重污染后连作饲料都不能用,发现病谷超标粮食部门也拒绝收购,所以,稻曲病一旦严重发生后,其损失是相当大的。而稻曲病虽在灌浆期显现症状,但病菌的侵入期是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尤其是抽穗前15天内。因此要抓好病菌侵入期的药剂预防。 1、防治对象田:重点是杂交晚稻,其次是糯稻和大穗型常规晚稻。 2、防治适期:杂交稻第一次为破口前10-12天(50%主茎剑叶抽出半张左右),隔5-7天再防第二次。常规稻在破口前7天左右(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相平)防治一次。 3、防治农药:杂交稻第一次亩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克,第二次亩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毫升,化水30-40公斤细喷雾。常规稻选用上述后者。
文章来源:杭州市钱塘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