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抓好二化螟等晚稻病虫的防治
一、发生趋势
1、二化螟:据各测报点性诱剂诱蛾监测,今年二代二化螟蛾子(一代成虫)末峰出现在8月22日(比去年推迟7天),当日三盆平均蛾量为35.8只,且盛发期较长(从8月11日出现主峰后,蛾量虽然逐日有下降,但到8月25日每日蛾量均在20只以上),并将于第三代重叠发生。卵孵盛期将持续到9月初,仍属于大发生代次。
2、稻纵卷叶螟:今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据大田定点赶蛾观察,8月11日至8月21日连续11天亩平均蛾量均在500只以上(大发生蛾量指标),峰期之长、蛾量之高属历史罕见。另据8月26日-28日对全区59块大田的调查,平均百丛残虫量为27.3条,幅度为0-280条,3龄以上高龄虫占23.6%,以低龄幼虫为主。超过百丛60条防治指标的田块占10.2%,据调查高虫量田块均是上期失治或防治质量差的田块,这些田块要重点补治,其它不达标田块可实现兼治。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二化螟,与稻曲病和穗颈瘟的预防有机结合,兼治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等。
2、防治时间:为9月5日前后(可根据稻曲病或穗颈瘟的预防时间而定),稻纵卷叶螟残留虫量高的田块宜早防治。
3、防治农药: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毫升加5%阿维菌素乳油100毫升和预防稻曲病或穗颈瘟的药剂,化水50-60公斤喷雾。有纹枯病发生的田块再加10%井冈霉素水剂125毫升实行兼治。
4、注意事项:一是在施药前应先灌好满水,药后保水3天,以利提高防效;二是二化螟幼虫都集中躲在下部无效分蘖心叶和叶鞘中,而目前植株已长高,隐蔽度加大,药液很难喷射到植株下部,因此一定要喷足药液量,尤其是单季杂交稻。
文章来源:杭州市钱塘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