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的繁殖方法
来源:农业杂志 作者:农业杂志 发布时间:2015-11-24
繁殖方法
点播
每穴2~3粒,种子尖部朝下,覆土2~3厘米,浇透水,25~30℃时约1~2周发芽。
定植
有3~5片真叶时可在晴天下午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小苗进行定植,每盆1株,种植深度以子叶平齐土面为宜,并浇透水。若为直播,则需疏去病弱的小苗,每穴留1株苗。
定植后约10天,喷施1次稀薄有机肥,以氮肥为主。植株开始爬蔓后生长迅速,8~10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打顶,促使多萌发侧蔓,此时可提前搭设支架。侧蔓长50厘米以上时可采集嫩茎尖及叶柄食用,注意保留约5片叶,并用稍大的土块压住留下的茎蔓促使萌发气生根。每次采摘后喷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腐熟有机肥。
支架
当蔓在土面上沿盆绕一圈后,可牵引茎蔓攀爬支架,使叶片均匀分布,枝条不相互遮挡。
生长
到一定阶段后植株进入开花期,初期以雄花为主,可在早晨花朵将开未开时将雄花连花梗一并摘下,可供食用。雌花开始生长时,追施的腐熟有机肥以磷钾肥为主,并减少或停止采收嫩茎尖。必要时进行人工授粉,须在早上8点前进行。通常每株有3~5个瓜正常生长即可(大型瓜留1~2个,微型瓜可适当增加,视植株长势而定),过多的幼瓜或雌花要疏去,并对茎蔓进行适当打顶,以免养分供应不足。较大的瓜可用网兜套好挂在牢固处,贴近地面的瓜可用泡沫塑料或木板等垫起与土壤隔离。
埋茎与定蔓
(1)一般南瓜结果2批~3批后,藤蔓和叶开始衰弱时可进行埋茎。过早易引起徒长,过迟不定根萌发生长缓慢。
(2)埋土宜用肥沃菜园土并拌少量有机肥和速效化肥,以湿润为宜。过湿易引起腐根,过干不利于不定根的生长。埋茎节位有叶的应离节位1厘米~2厘米处剪除。节位部的埋土应稍厚一些,一般土层厚度掌握在15厘米~25厘米之间。适宜的厚度透气,保湿性能好。非节位埋土应压实,以防病虫害和腐烂。
(3)南瓜的生长后期,利用蔓节上长出的不定根,采取埋茎方法,可提高产瓜量20%~40%。
南瓜定蔓一般在整枝后进行,瓜蔓长25cm以上时开始定蔓。
其目的一是固定植株,减少叶片互相磨擦产生扭伤、擦伤或折断瓜蔓、幼瓜;
二是将植株茎蔓均匀分布于田间,充分利用空间和阳光。南瓜定蔓方法是均匀平放瓜蔓,用10cm长的小竹片压住瓜蔓插入土中或用土块压住,压蔓时应注意雌花前后不可压得太近太深,压蔓最好在下午进行,此时瓜蔓柔软不易折断,上午不宜压蔓。
直接播种
可在头年冬天将地整好,施足底肥,第二年春二、三月将种子埋入即可,因苗蔓长,生长速度快,需在四、五、六月间追施肥料,并注意浇水。南瓜的管理比较粗放,因根系发达,叶节间生根,所以要注意培土,以便吸收养分。一苗南瓜可生许多枝叉,为不使养分过于分散,要打叉,一苗留主蔓2-3根,并根据地力和瓜苗长势,在生有几个胎后可打去顶芽。南瓜只要土壤肥沃,勤浇水施肥,一般3-5叶溜一瓜,留瓜多则长不大。瓜腋处极易生支芽,要注意摘除,不然与瓜争夺养分,使瓜养分不足而枯萎掉落。
培养
催芽将盛有浸泡后种子的发芽器皿放在25℃~30℃恒温条件下进行催芽,保持吸湿布的湿度,每天要翻动3~4次,48小时后即可出芽。
病虫防治
蔓枯病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
2、用2.5%适乐时悬浮剂拌种:每公斤种子用适乐时2-4毫升
3、高畦栽培,地膜覆盖,雨季强排除积水;
4、预防蔓枯病可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方法与第2节防治节瓜疫病同;
5、生长期防治重点是抓好发病中心的始发病期用药,应选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如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配药时必须先将药开成母液,后再倒入喷雾器,使药液浓度均匀一致。可与40%灭病威胶悬剂500倍液,或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百科乳油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读2-3次。也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50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拌面粉茎。
美洲斑潜蝇
1、彻底清除采收后的植株残体,集中烧毁、深埋或堆沤;
2、适当疏枝、疏叶,摘除中下部虫道多的叶片,以降低虫口基数;
3、田间设置“粘蝇纸”;成虫高峰期,在植株2/3高度的篱竹上挂“粘蝇纸”(若此时为盛花期,则要加强人工授粉),每亩15-20个点,每隔15天换一次,可粘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4、药剂防治;抓住在幼虫高峰期喷药,可喷施1.8%害极灭乳油3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1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90%巴丹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白粉病
症状
南瓜白粉病在南瓜生长各个时期均可发生,苗期危害较轻,中后期危害较重。它主要侵染南瓜叶片,严重时叶柄和茎也有发病旧。在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白粉病斑,后期病斑扩展,逐渐扩大,最后相连成片,成为边缘不是很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发病严重时,全叶布满白粉,白粉下面的叶组织先为淡黄色,后变褐色,后期变成灰白色,叶片枯黄,卷缩。叶柄和嫩茎的症状与病叶相似,但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3o。通过调查发现,在一般情况,南瓜白粉病叶片背面较正面多,植株下部老叶较上部新鲜叶多。
发病原因
南瓜白粉病为真菌病害,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田间或保护地内越冬,第2年发病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并借助气流、雨水或农事操作等传播到南瓜植株上。白粉病的发病适温加~25℃,适宜发病湿度范围很大,但湿度越大时发病越迅速,在保护地南瓜的栽培中,湿度过大、光照不足、管理粗放、栽培密度过大等情况下较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技术要点:早预防、午前防、喷周到和大水量。保护地可采取烟雾法,硫磺粉熏烟或45%百菌清烟剂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