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合作社     登录 注册
发布供求信息
花卉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科技信息 > 花卉 > 芦荟的病虫害防治
芦荟的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芦荟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叶枯病白绢病细菌性病害
芦荟锈病
芦荟锈病芦荟锈病
症状: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病原物:Uromycesaloes(Cooke)Magnus,又称芦荟单胞锈菌。
侵染途径: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发生条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平均气温27℃-32℃,天气多雨,湿度大,锈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芦荟褐斑病
症状:芦荟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凹陷,呈灰褐色或红褐色,边缘有水渍状坏死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会产生成堆的黑色颗粒,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密布,导致叶片腐烂。
防治方法:
1、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均衡氮、磷、钾肥。做好通风透气,降低田间湿度。
3、清除菌源。及时清除田间发病较严重地病株、病叶,将其深埋,并对发病区土壤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消毒。
4、药剂防治。苗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5-20天喷1次,1年内喷3-4次。
 
芦荟叶枯病
症状:多从叶尖或叶缘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圆形干枯,病斑皱缩,中央灰褐色,边缘具水渍状暗褐色的环带,后期病斑上生小黑点排列呈同心轮纹状。
发生规律:南方地区全年发病,经常可见到,比炭疽病轻,该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菌丝体在土中可存活2~3年,靠雨水或昆虫传播。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防止该病向无病区扩散。
2、选用库拉索、中国芦荟、木立芦荟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3、采用组织块繁技术,提供无病优质种苗
4、芦荟忌湿怕冷,注意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注意磷钾配合使用,增强抗病力。
5、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1100倍式波尔多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家庭盆栽芦荟,对病害宜采取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选择抗病品种和优质无病害种苗,其观赏价值已下降。病害预防: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已发病的植株去除带病部位后,将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铜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于芦荟叶面,可有效预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疗。病害发生后,用内吸传导的治疗剂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直接施用,能杀死芦荟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上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又能使产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在防治上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适时早防。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技术支持 | 在线服务 | 农技服务 | 联系我们 |
  • 服务热线:0571-82705997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