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我区小麦上重要的流行性病害,根据当前田间菌源、结合小麦长势及抽穗扬花期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区小麦赤霉病将偏重发生,锈病、白粉病也有流行风险。请各地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确保小麦丰收。
一、发生趋势
1、赤霉病:预测为中等偏重发生。据本站系统监测,今年稻桩麦类赤霉病子囊壳始见较迟。3月31日田间调查,稻桩赤霉病子囊壳带菌率为1.3% ,幅度0%-3%。早播小麦已抽穗。
2、锈病:据区病虫测报站田间调查,目前田间尚未查见。小麦锈病是典型的气传病害,病原菌随风雨传播扩展,晴雨相间天气将导致病害快速流行。2019-2022年小麦锈病在我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各地要密切关注病害发生情况。
3、白粉病:2020-2023年白粉病在我区流行,3-4月份湿润多雨天气十分适宜于白粉病的发生,白粉病流行风险大。
4、蚜虫:预测为中等发生。据区站调查,目前田间零星查见。随着气温的上升,蚜虫数量将快速上升。
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4月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中旬至下旬冷空气势力总体偏弱,将有3~4次降水过程,4月份的气候条件极适宜于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二、防治意见
1、防治时间:
赤霉病:在小麦始花期第一次施药,5-7天后第二次施药,连续防治二次。
锈病:发现有锈病发病中心的麦田立即防治,视病情发展,5-7天后再施药一次。
白粉病: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达5%即应防治,视病情发展,5-7天后再施药一次。
防治期间适逢多雨季节,务必抢晴夺阴施药。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
2、防治药剂:
赤霉病:防治赤霉病每亩用①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毫升+25%丙环唑悬浮剂40毫升;②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毫升;③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④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60毫升。
锈病:每亩可用①43%戊唑醇悬浮剂15毫升;②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67毫升;③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5毫升等药剂防治。
白粉病:每亩可用①20%三唑酮乳油45毫升;②43%戊唑醇悬浮剂15毫升;③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5毫升等药剂防治。
蚜虫: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每亩8克,兼治灰飞虱。
以上药剂兑水45公斤细喷雾,无人机水量要求达到3升,视病情发展,5-7天后再施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