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钱塘区《病虫情报》丨一代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杭州市钱塘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杭州广通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 发布时间:2023-05-16
一代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二化螟不但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也是甘蔗、玉米、茭白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二化螟在我地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寄主植物中越冬,越冬代低龄幼虫开春后还可转移到春花作物及设施早栽的夏季作物中取食为害。由于越冬场所和所钻入作物补充取食的情况不同,越冬代幼虫开春后的化蛹和羽化进度差别很大,因此越冬代成虫的发蛾期很长,从4月起到6月中旬止长达70多天,并有3-4个发蛾高峰,大发生年份有5个以上发蛾高峰。今年越冬代成虫始见于4月4日,比历年偏早(2017-2022年分别为4月11日、4月2日、4月8日、4月11日、4月13日和4月6日)。4月18日起进入发蛾盛期,4月19日、4月29日、5月4日和5月15日分别出现4个蛾高峰,高峰日三盆蛾量平均为32.8只、130.2只、196只和210.5只,预计蛾峰盛期将持续到5月底。经综合分析,预测今年一代二化螟为大发生,其理由是:一是越冬幼虫量高,据稻桩剥虫调查,今年平均亩越冬幼虫虫量为4316条,幅度为0-12800条;二是蛾量大,从4月1日起至5月15日止的各点平均累计蛾量为1636.2只,为去年同期的2.15倍,且各点的发生量差异较大,观察圃累计蛾量为3349只,高峰日分别为4月19日、4月29日、5月6日和5月13日,当日三盆蛾量分别为76只、167只、544只和216只;临江点累计蛾量为2821只,高峰日分别为4月19日、4月29日、5月4日和5月15日,当日三盆蛾量分别为24只、257只、230只和514只;新湾点累计蛾量为1551只,高峰日分别为4月19日、4月29日、5月4日和5月13日,当日三盆蛾量为68只、223只、282只和129只;前进点累计蛾量为1484只,高峰日分别为4月19日、4月29日、5月5日和5月15日,当日三盆蛾量为68只、223只、190只和305只;河庄点累计蛾量为360只,高峰日分别为4月29日、5月5日和5月12日,当日三盆蛾量为47只、27只和39只;义蓬点累计蛾量为252只,高峰日分别为4月29日、5月5日和5月15日,当日三盆蛾量为16只、19只和89只。三是峰次多,峰期长,第三峰和第四峰均连续3天平均蛾量超百只。根据卵历期推算,5月4日前后为第一峰卵孵盛期,5月11日前后为第二峰卵孵盛期,5月15日前后为第三峰卵孵盛期,5月24日前后为第四峰卵孵盛期。由于今年一代二化螟为大发生代次,希各街道和有关农场要高度重视,层层发动,重抓防治。其防治意见是:1、防治对象田:为早稻、晚稻秧田、玉米、茭白、甘蔗等。2、防治时间:第一次为5月20日前,第二次为5月底至6月初。早播早栽的宜偏早防治,迟播迟栽的宜偏迟防治。迟插早稻在移栽后15-20天(直播早稻播后20-25天)防治,迟播玉米在出苗后15-20天防治。玉米在抽雄蕊(天花)时再防治一次,晚稻秧田在移栽前2-3天防治,实行带药下田。3、防治农药:早稻第一次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毫升,加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8克(兼治蓟马、稻虱等);第二次亩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0毫升或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5毫升加10%井冈霉素水剂125毫升(兼治纹枯病),以上均化水50-60公斤喷雾,施药前应先灌好满水,并保水3-5天。玉米、茭白、甘蔗等第一次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第二次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1000倍液或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喷雾。晚稻秧田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加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兼治稻瘟病)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