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合作社     登录 注册
发布供求信息
粮油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科技信息 > 粮油 > 单季晚稻机插叠盘出苗注意事项
单季晚稻机插叠盘出苗注意事项

温度适宜、氧气充足、水分足够、养分平衡、早见阳光,是水稻秧苗健壮生长的基本需求。单季晚稻机插叠盘出苗整个育秧过程都要考虑为水稻秧苗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1、严格药剂消毒。选用对口农药进行药剂浸种,做好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稻曲病等的防治。掌握正确药剂浓度,浸足时间,期间翻动1-2次,让种子与药剂充分接触,确保防治效果。


2、浸种时间要足。根据气温高低和种子谷壳厚薄确定浸种时间,如晚粳稻要浸足36-48小时,以使种子吸足水分。杂交籼稻间隙浸种10-12小时,开颖较少、谷壳较厚的可延长浸种时间,但间歇浸种最长不超过24小时。


3、降低种子播量。叠盘育苗出苗快、整齐,出苗率高,可比常规机插育苗节省种子,要防止播种密度偏高。9寸秧盘杂交稻每盘播种芽谷90左右,折干70-75,每亩大田用盘量14只,用种量1公斤左右;常规粳稻播种芽谷100左右,折干80左右,每亩大田用盘量18只,用种量1.5公斤左右,基本苗可达4.5-5.5万。无论杂交水稻还是常规粳稻,每盘播种量均不宜超过芽谷100。流水线装土播种前,要多次用空秧盘试播种,每次取中间3-5个秧盘的种子称重,直到调试播种量准确为止。


4、采用基质育秧。采用“中锦”牌育秧基质母质或全基质育苗,具有秧苗矮壮、根系发达、盘根力强等优势。如选用基质母质,1份基质母质与2份当地干土均匀混合。基质底土装盘2㎝厚,播种后用基质覆盖,盖土厚度0.5㎝,以不见露籽为宜。播种流水线上要安装2-3道给水装置,要求出水柔和,装好底土和盖土后都要浇足水分,以基质吸足水分但盘底不积水为度。采用当地干土作育秧土的,在秧盘装好底土后加足水分,盖土后一般不再加水,防止盖土结皮影响出苗。


5、合理叠放秧盘。采用已催芽的种子或吸足水分不催芽种子播种。秧盘叠放在大棚内或室外屋檐下(室内温度比室外低,室内叠盘出苗较慢)。地面温度相对较低,将秧盘叠放在托盘或矮木架上,顶层加盖有土无种子的秧盘,有利缩小温度和湿度差异,上下秧盘出苗一致。每堆叠放25层每层6盘,每层间上下秧盘边框整齐相叠(不用横竖交叉摆放),以便叠放打堆和出苗后移盘操作。叠盘结束后,用水泥路保湿毯覆盖,再用水浇湿保湿毯,以起到保温、保湿效果。


6、宜在秧田育秧。大棚育苗晴天温度过高,盘土容易过干过湿,水分管理不方便,管道喷灌水分不充足、不均匀,棚内温度和湿度过高往往造成秧苗徒长,苗体细长过嫩,抗逆性降低。秧田育秧比大棚育苗便于温光和水分管理,秧苗素质更好。秧田育秧的,在摆盘后1-3天适当覆盖遮阳网等材料,以免遭雨冲刷造成秧苗不齐、不匀。


7、开沟做好苗床。无论秧田育秧,还是大棚育秧,都要整平苗床,开好秧沟。畦面宽度以横排2-3张秧盘及两边上各留出10㎝空白为宜。苗床畦面平整、捣碎泥土,以使秧盘底部与畦面贴实,有利少量秧根下扎吸收水分。秧沟宽20-25㎝,沟深15-20㎝。开好秧沟不仅便于秧盘摆放和起盘作业,更有利于实行沟水灌溉,育好秧苗。


8、掌握适宜温度。育苗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温度要求。如:破胸适宜温度为30-32,不宜超过35催芽适宜温度25-28,不宜超过33播种至出苗(芽鞘出土)适宜温度30左右,出苗至第1完全叶露尖,苗尖下1厘米处适宜温度25-28,均不宜超过33;第1完全叶露尖到21心期,苗尖下1厘米处适宜温度22-25,不宜超过28;秧苗21心至3.5叶移栽期:苗尖下1厘米处适宜温度22左右,不宜超过25。破胸、催芽、出苗过程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秧苗基部与种子根连接部分的胚轴拉长,降低秧苗抗逆能力;出苗后温度和温度过高,秧苗生长过快,苗体细长嫩弱。因此,育秧管理人员要购置1只温度计,及时掌握和尽量调控不同叶龄期环境温度。用浸种不催芽稻谷播种的,掌握叠盘第1天温度32,之后降至30左右,叠盘至出苗(芽鞘出土1-1.5㎝)时间为3-3.5天;用催芽后的芽谷播种的,叠盘期间温度控制在30左右,叠盘时间为2-2.5天;叠盘期间如遇阴雨天气温较低,则叠盘时间相应延长。


9、做好水分管理。播种流水线播种时浇足盘土水分,叠盘期间覆盖保湿棉毯并浇湿棉毯。出苗移盘至秧田的初期(1-3天),如遇高温、强光、大雨,应盖遮阳网。秧田或大棚育苗期间,当发现盘土过干、早晚秧苗叶尖吐水水珠小(或少),午间新叶卷曲,则应在早晨或傍晚补充水分,1次补足。水分管理以沟灌、水不上盘面为好,保持盘土湿润通气。


10、短龄小苗移栽。应用叠盘出苗技术出苗时间快、出苗率高,3叶期内秧苗素质好,生长均匀一致。移栽适宜叶龄2.7-3.1叶,最高不超过3.5叶;适宜苗高12-13㎝,最高不超过15㎝;适宜秧龄12-13天,最长不超过15-16天。3.5叶内小苗移栽,大田分蘖发生较早、分蘖期较长,可降低基本苗,为构建通风透光高光效群体获取更高产量打下基础。要防止秧龄过长使壮秧变成廋苗,增加用盘量和用种量且降低产量。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技术支持 | 在线服务 | 农技服务 | 联系我们 |
  • 服务热线:0571-82705997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